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
甬教研〔2016〕21 号
关于公布2016年宁波市小学品德教师
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
各县(市、区)教育局教研室,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教研室,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教科研中心,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文教卫生科:
2016年宁波市小学品德教师论文评选业已结束,共评出获奖论文40篇。其中:一等奖6篇,二等奖10篇,三等奖24篇。现予以公布。
附件1:2016年宁波市小学品德教师论文获奖名单
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
2016年5月3日
附件1: 关于公布2016年宁波市小学品德教师
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
一等奖(6篇)
论文题目
|
作者
|
单位
|
品德教学与国学经典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
|
谢旭霞
|
奉化尚田中心小学
|
小学品德教材中“负能量”实现“转正”的微探
|
马莹
|
江东第二实验小学
|
“深知”促“浅行”——浅谈品德课知与行桥梁的架设
|
赵颖一
|
北仑区蔚斗小学
|
基于案例的小学品德课堂情境创设策略
|
陈芳
|
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小学
|
沿“图”皆“风景”——浅探小学低段品德课堂插图资源的有效利用
|
吴睿一
|
海曙外国语学校
|
巧用新闻素材让品德课堂的探索
|
周展鹏
|
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小学
|
二等奖(10篇)
论文题目
|
作者
|
单位
|
今天,你集“赞”了吗?——品社会课程基于学案的作品评价探索
|
李明艳
|
江东实验小学
|
琅琅童谣 诗意的品德教育
|
袁雯
|
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
|
品德课堂学习单的使用误区剖析与方法初探
|
严丽芳
|
余姚市实验学校
|
“有心 有序 有效”的品德活动体验策略
|
俞培娜
|
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
|
品德课堂融智融情的故事化教学艺术研究
|
胡赞女
|
慈溪市逍林镇中心小学
|
建构学习经验:提炼、扩充、整合——例谈浙教版三上《农产品的家园》
|
罗彥
|
江北实验小学
|
探寻思品课中“环保”教育的有效策略
|
陈晓娜
|
镇海精英小学
|
无“微”不至 童“趣”盎然——一年级期初阶段品德与生活教学谈
|
姚霞飞
|
海曙中心小学
|
与“时”俱进的品德课程纸笔测试评价的思考
|
姜佳莉
|
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
|
构建品德课堂的“情感地带”——以《寸金难买寸光阴》—课教学为例
|
陈瑛
|
高新区外国语学校
|
三等奖(24篇)
论文题目
|
作 者
|
单 位
|
链接品德语文 绽放别样精彩
|
阮华舫
|
江北实验小学
|
小班化背景下《品德与社会》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思考
|
蔡佩华
|
江北第二实验小学
|
再现历史情景提高课堂实效
|
柴瑜蔚
|
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
|
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拓展策略
|
陈超男
|
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
|
迈向品德课堂微时代
|
余晓艳
|
慈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
|
基于“生本”理念下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
|
励娜
|
慈溪蓝天小学
|
巧用“加减乘除”,激活生本课堂
|
陈其
|
慈溪杭州湾新区庵东实验学校
|
谈小学品德教学中学生“资料整理”的有效策略
|
周建娜
|
镇海区中心学校
|
构建情境之趣,溯循问题之美
|
包路
|
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
|
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策略
|
马瀛莹
|
鄞州区堇山小学
|
《品德与社会》课外活动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
|
胡晓玲
|
鄞州区洞桥镇中心小学
|
例谈《品德与社会》和语文的有效整合
|
李瑾怡
|
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小学
|
实施有效追问、构建深度课堂
|
王海燕
|
余姚市实验学校
|
品德学科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与实践
|
沈旭峰
|
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
|
小学品德主题式课程整合教学策略——以《我们的家庭》主题为例
|
胡燕萍
|
江东区荷花庄小学
|
给课堂“瘦身” 为学习增效——关于小学品德公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
|
苏海未
|
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
|
地理题材教学中的德性教育
|
蔡霞
|
宁海县长街镇山头小学
|
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外作业的设计策略
|
杨旭焕
|
宁海县城中小学
|
借助微共体,“生”化品德课
|
吕梅
|
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
|
品德学科实践作业的效度思考
|
黄吉
|
奉化市居敬小学
|
依托“道德两难问题”,提升小学生道德判断能力
|
王明儿
|
奉化市龙津实验学校
|
追寻草根课堂 耕耘心灵花园
|
吴红燕
|
北仑区长江小学
|
感受生命之重 活动别样精彩
|
刘幸叶
|
北仑区新碶小学
|
“类生活”体验 激活品德课堂
|
陈瑶
|
高新区信懋小学
|
|